刘朝远近影
在瓷镇神垕,以钧瓷为纽带,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延续在师徒、父子之间已维系千年。对瓷辉钧窑总经理刘朝远来说,踏入钧瓷行业的缘由,除了古镇神垕浓厚的钧瓷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外,其父亲——钧瓷大师刘瓷辉创作钧瓷的身影也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初夏时节,刘朝远在由父亲一手创办的瓷辉钧窑里,潜心钻研着钧瓷烧制技艺,也带领着瓷辉钧窑向着更辉煌的明天稳步迈进。“1982年,我父亲创办了神垕镇第一家民窑,那一年我8岁。可以说,我从记事起,就生长在被钧瓷环绕的环境里。钧瓷的绚丽和神奇让我如痴如醉。”刘朝远说。
在刘朝远眼中,其父亲是一个低调本分、朴实无华的传统钧瓷人,他对钧瓷的热爱早已融进血脉之中。1982年,神垕镇的制瓷行业还处于国有、集体钧瓷厂快速发展阶段。但刘瓷辉辞去国营厂工人的身份,创办窑口,在自家的院子里烧制钧瓷。不少人都称他为“民营窑口第一人”。
“父亲常常说,他就是一个玩泥巴的手艺人,从不吹嘘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将一切都体现在行动中。这种品质深刻影响了我。”刘朝远说,其父亲一直以来对钧瓷创作充满了激情,有时候为了创作一件作品,一个人待在工作室里几天几夜不睡觉。在他进入状态的时候,没一个人敢打扰他。
在青年时期,刘朝远并没有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倾注在钧瓷上。他经历了参军、退役、参加工作。直到2004年,刘朝远毅然辞去了工作,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了钧瓷创作上。
与父亲一样,刘朝远不太善于言辞。在他看来,既然做出选择,就要尽自己所有的努力去做好。受父亲的影响,刘朝远的钧瓷创作多以传统器型为主。“根植传统,再谈创新,我现在还处于练好内功的阶段。”刘朝远说,在烧成方法上,他同样延续了父亲的传统,坚持以传统煤烧为主。在刘朝远看来,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烧制方法创作出的钧瓷有着不同的特色,选择某一风格或者某种烧制方式与好坏无关,与个人的喜好和艺术品位有关。
作品的优劣代表一切,事实胜于雄辩。这是瓷辉钧窑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一点,刘朝远深以为然。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刘朝远追求“精、细、美”的钧瓷创作理念。在他看来,钧瓷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断革新,每一次变革都带来钧瓷艺术的发展。“父亲擅长配釉、烧制,釉色以蓝紫、月白色调为主,浑厚透亮,变化多端。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器型以挂盘、瓶、炉、尊等为主。这些作品浑然天成,每个釉面总能幻化出奇妙的景色,构成一幅幅叹为观止的神奇图画,具有鲜明的刘氏风格。”这些宝贵的经验成为刘朝远前进的巨大动力。
“父亲曾说,色美釉丰是瓷器之本,最美的瓷器应具有最美的釉色。他博采众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色佳气足’、‘造型变化多样’、‘釉色绚丽润泽’的独特风格。这也是值得我不断学习的地方。”刘朝远说,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他将现代审美情趣引入钧瓷,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特色。刘朝远不断尝试,将现代人的审美、生活方式、文化意识与钧瓷传统艺术有机结合,将钧瓷艺术打造成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2013年,取得诸多瞩目成就的刘朝远被评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刘朝远带领瓷辉钧窑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时至今日,如果你步入瓷辉钧窑,你会发现仿佛迈入一个钧瓷的艺术天堂。三个展厅中陈列着瓷辉钧窑数千件钧瓷作品,大到几百公斤的庞然大物,小到几寸的玩物,种类齐全。
“千百年间,古人对钧瓷的烧成之谜并不完全清楚,但他们烧制出了众多流传千古的精品之作,靠的是自然天成的窑变。钧瓷发展到今天,釉色千奇百怪,器型各种各样,但由于审美的缺陷,有些钧瓷作品的器型和釉色搭配并不好。在我看来,钧瓷精品应该简洁大方,窑变自然,在传统的基础上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刘朝远看来,钧瓷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才有生命力,要向古人学习,向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制瓷理念学习,才能引领钧瓷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
在刘朝远的眼中,钧瓷是其父亲人生中最有力的支点和最完美的注解。如今,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刘朝远也走上了这条为钧瓷艺术不断奉献的“朝圣”之路,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