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吴初伟

吴初伟:木雕不了情

吴初伟2019-09-30

吴初伟,1947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复旦大学等多座高等院校客座教授。现任东阳木雕研究设计院院长,金华市古汇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东阳木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浮世喧嚣让东阳木雕的传承链条变得很脆弱。身为大师,要主动给自己设定心无旁骛的创作环境,多出精品,不负时代与人生的馈赠。”眼前的吴初伟,儒雅而谦和,言谈举止,全无匠人的粗线条,不由想起媒体封赠给他的称号:盛世儒匠。

  亦儒亦匠。如果说这是吴初伟的艺术“双轨”,他不会否认。但是,这位创作出无数被称为“江南艺术精华”木雕精品的大师,其艺术修为,显然超出了“儒”与“匠”的原初范畴——比学者更经世致用,比工匠更深具文化。

盛世兴工美,盛世更兴创新

  大师的使命是什么?吴初伟非常明白,他可以称自己为“雕花匠”,但大师绝非“大匠”。在工艺美术界,“大匠”是成为大师的首要条件,而大师并非“大匠”的简单跃进。2006年担任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的经历,让他悟出:大师是引领大匠创新的灵魂人物。“东阳木雕多大匠。大师要做的,一是要以自己的创新引导他们;二是协调使大匠们各尽其美,让东阳木雕成为精品中的精品。”

  就在今年国庆期间,吴初伟再次受邀担任西博会工艺美术精品展的评委,也再次被震撼:“到底什么是创新?恐怕许多人还未真正理解。一些作品看着很华丽,却脱离了传统根基,失去了固有的技法特色。”他忧心于这种“邯郸学步”会把传统工艺引向歧途。

  于他自己,是不折不扣地用东阳木雕传统技法,展示现代的构思理念,让人过目不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年在三亚海滨,目睹皓月初升,他想起了这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回来后苦心构思近一年,创作出同名大型落地屏风。他大胆地运用东阳木雕中的传统技法透空雕和浅浮雕,打破了东阳木雕中传统写实风格,借鉴了传统壁画甚至现代首饰的造型,像凤凰的尾翼全部处理成流畅而夸张的弧线,显得奔放而飘逸。这件作品在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专家评价“作品设计理念新奇,冲破了传统工艺和造型的藩篱,深刻体现了现代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现代装饰画风”。

  回首这次创新,吴初伟无限感慨:“百业兴,工美兴;百业衰,则工美先衰。”在他看来,工艺美术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盛世重收藏,而艺术品就是收藏重点对象,所以盛世更兴创新。抱持这一理念,吴初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严谨的态度慎重推进创新,力求使自己的每项创新成果,都有普遍性的意义。他从木雕下脚料里寻找“低碳艺术”,先后创造了“朽木穿插叠雕”、“朽木整合立体雕”等技法,在提高了废弃材料利用率的同时,突破了东阳木雕平面雕刻的传统。像2008年,他从航模制作和古建筑模型制作中得到启示,创作了《盛世神舟》,6层船体全部用“下脚料”雕刻后整合而成,计有888根柱子、1200根栏杆、1800个拱门……彻底改变了东阳木雕制作史上“朽木不可雕”的传统概念,实现了“小料制大作”。

百炼成精钢,博采才能厚积

  作品《曹操赠袍》于2002年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赠送给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作品《凝春》《梅开二度》《哪咤闹海》等,被外交部选为国礼赠送给多国政要。吴初伟的作品,就这样拥有超越国界与种族的魅力,以致他被称为“东阳木雕艺术集锦”。支撑这种魅力的,是凝结于作品上的高超技法与深厚文化,还有自他骨子里散发出的人文情怀。

  可是,这样一位大师,从艺之路可谓“寒素”。虽出身书香世家,却远未抵消命运的蹇劣——4岁母亲亡故,他只能与守寡的姑母相依为命。他先后拜了三位师傅,吸收各种雕刻技技巧,将多个流派的精华进行融合,又认真临摹、深切领悟杜云松、楼水明、黄紫金等一代大家的作品,自成体系。25岁那年,他凭着现场一气呵成的《三英战吕布》,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被聘请至永康木雕厂担任技术指导,为这家企业创造了可观效益。但上世纪80年代,面对家乡横店的邀请,他又毅然辞去这份工作,回归故乡。故乡的木雕艺术沃土,令年富力强的吴初伟才情勃发。他不断地探索传统工艺现代化、多元化、实用化,并积极拓展古建园林装饰和修复,多次在重大文物修缮工程中脱颖而出,承担了北京林科院、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市政府、杭州胡庆余堂、杭州虎跑、江西西山万寿宫、金华黄宾馆艺术馆等的装修工程,并把业务做到了美国、日本、牙买加等国家。

  繁忙的事条并没有令吴初伟失去自我,他坚持一个信念:让自己的作品能与文学、书画等艺术一样,让人们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而这需要自己不断地提升修养,通过阅读、习书、写生、奏乐,不断丰富人文情怀,让东阳木雕拥有高贵的灵魂,拥有风雅的诗意。

传承重如山,莫负良辰美景

  “引领创新、培养后人,东阳木雕要发展,当务之急还是传承。”吴初伟把东阳木雕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他,把培养更多的木雕传人当成自己“必须的责任”。在他看来,传承的不仅有技法,还有理论,“东阳木雕作为一种艺术,蜚声中外;但它还没有上升到学术的高度,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鉴于此,他于2000年开设了东阳木雕设计研究院,这也是唯一以“东阳木雕”冠名的民间非营利性学术机构。他热情地邀请浙江三雕、全国各大木雕流派的传承人以及艺术学者前来讲学交流,并亲自撰写木雕艺术和古建文化的专业论文,发表在多家学术刊物上。

  “你们真是遇到了最好的时代!”他兴致勃勃地告诉徒弟们,像这样开门学艺的事,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过去我学艺时,师父都很保守,学艺更多是靠自己摸索,同行之间更是互相防备。”可是仍有学艺者受不了木雕创作的艰苦与枯燥而离去,为此,吴初伟研制出了一套“速成教学法”,提倡先学技法再学功底,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雕刻出简单的图案,再练基本功。这套教学方法推广开来后,不少年轻人加入了木雕行业,还为湖北怀化艺术学院等院校的木雕专业班加强了后备师资力量。他还把儿子吴航程、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也带进了东阳木雕,探索用计算机技术为传统的木雕技艺添翼。经过几年培养,吴航程已成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

  “现在东阳木雕发展迅猛,很多木雕艺人都回流了。”谈起东阳木雕现状,吴初伟喜忧参半,“从业者多了,浮躁者也多了。产业不能代替艺术,我老是告诫弟子们,这是个追求创意的时代,有创意者才能胜出。我们不能辜负这样的良辰美景。”幸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木雕艺人在做文化功课,但要把文化当成木雕艺术的内生力,还要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把提高木雕艺术当成责任,当成一生相许的爱好。”他深深地知道,当浮世喧哗的时候,特别是木雕艺术品供不应求的时候,没有文化担当,就很难拒绝名利诱惑,而“浮躁”已是东阳木雕传承的大敌。所以他崇拜一位玉雕大师,80多岁了还不愿放下雕刀,爱艺术胜过爱自己。“只要喜欢,就不觉得苦了,创作能给我最平和的心态。”说到这里,大师眼里涌出一片璀璨的光芒,“我一直教导弟子们要心态平和,拒绝浮躁。只有静下心来,才会知道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才会坚持走完东阳木雕传承道路。”

阅读量 2127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