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新闻

敦煌沙漠惊现巨型沙画,仅存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

工美集2019-09-11



      从可考据的前秦算起,已经1600多年过去了,敦煌壁画的魅力却从未褪色。


      最近,在敦煌沙漠深处,一幅取材敦煌壁画的“浮雕沙画”重组了散落千年的敦煌记忆。


      20余位艺术家深入敦煌沙漠腹地,花了十天十夜,打造出64平方米巨型浮雕沙画,展示了“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



      大面积的石绿色铺陈,让这副巨型大地艺术在纵横万里的黄沙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


      在敦煌的风沙中,这张美好的艺术品很快就会被吹散直至消失……



      可能有人还不知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不可修复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数年后它们可能就会完全消失。



      以风为笔,以沙为墨,以万里大地为纸。这次沙画师们用这样一种形式来守护这座沙漠中的美术馆,就是想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艺术家们在敦煌沙漠的画卷上,描绘千年敦煌的绝世之美。在这场艺术创作中,时间便是缔造者。




敦煌的第一幅巨型彩色沙画


      敦煌,作为文明的源点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六大宗教、多民族文化唯一交汇处,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立体缩影,更是中华美学设计文化的根本。


敦煌壁画


      典型的隋唐敦煌壁画配色是整个敦煌壁画公认的艺术巅峰,错落有致的冷暖对比,兼具华丽质感。


敦煌壁画


      在这次的沙画制作中,艺术家着重表现的就是这部分的壁画,不同于我们往常看见的,这次是有颜色的沙画。他们在当地挑选出有颜色的沙子,然后进行创作。



      大量使用石青、石绿,间以少量的土红、储石,颇有“引盛世之色入盛世之画”的意境。



      用这种新型的创作方式,在这群艺术家的指尖下,重现了敦煌壁画的神韵风采。




      用沙作画的手法,除了绘画功底要过硬,还得对画的东西非常了解,尤其还必须懂得对沙的控制。这是不同于用笔作画的地方,同时也是最难的。



      沙画中的一笔一划,如此丰富的颜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像画画一样,用不同的颜色一层层慢慢堆叠。



      结合水墨画、浮雕画的特点,利用点、洒、堆、描、铺、抹等各种技法。




      从人物姿态到衣服褶皱,可以看出每一处细节都精细无比。



      这一粒粒沙堆叠交错,过分立体生动,让人想触摸体验一下是否真实。



      青山绿水的背景细化,植物和动物肌理也都有了,可以说比原壁画多了一种新鲜的立体艺术感受。




品牌x敦煌IP


      这场艺术事件,呈现的是良品铺子联合敦煌博物馆推出的月饼礼盒插画。曾在敦煌壁画上惊艳多时的元素全部聚集在这幅画中,呈现出中秋团圆景象。



      沙画中的九色鹿和敦煌壁画里的一模一样。


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画局部


沙画


      有青山绿水间耕种的农夫,有归家的游子与亲人团聚。



      有极乐世界里的歌舞声乐,有人间的天伦之乐。



      高超的沙画技艺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飞天形象充分展现。


沙画


飞天-莫高窟第39窟-盛唐


      散落千年的敦煌记忆,在这些沙子中得到重组,全方位展示了敦煌文化的瑰丽。





敦煌可以被“沙画”,但不能被沙化


      用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再现沙画风化消逝的过程,呼吁大众关注和保护千年敦敦煌文化,关注敦煌洞窟的环境问题。


      “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十天十夜造就一灿,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



      取敦煌彩沙,最后又重新被吹散在沙地里,回到它们的来处,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整个从“创造”到“消失”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行为艺术,给品牌增加附加价值的同时也对外传达了中国文化。



      艺术家在帐篷里奋战十天十夜,只为留住那一瞬间,从看到作品成型的欢呼到下一秒的不舍,除了回忆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帐篷拆除后,巨型沙画被风沙吹散,提醒人们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消逝,我们需要学会加倍地去珍惜和保护它。



      在敦煌的风沙中,飞天、九色鹿、三兔图渐渐消失,美好的景象被风沙吹走,斑斓的细沙如彩色的涓流伴随风沙飘舞......须臾之间,那些沙画中的青山绿水不复存在。




      时间流转,人们团聚的欢乐失去了色彩,耕种与劳作的场景仿佛从未出现过,空旷的沙漠,只留下一轮圆月。



      不禁让人感叹,时间面前,一千年也不过一瞬间的光影,美好只在一瞬,珍惜才是永恒。


敦煌彩塑

阅读量 5376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