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新闻

致美·象牙雕

工美集2019-11-01

      勤劳智慧的中国先辈,很久以前就懂得和掌握了象牙细腻可雕、适宜于制作精致艺术品的特点。象牙雕刻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时期。古今中外历史证明,任何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它破土而出的生命基因,也必定有它世代延续的生命力,当代任何文明也离不开从历史文明和同时代各文明的艺术中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


馆藏作品:  李春珂 《闻香仕女》 高28cm


      《闻香仕女》为象牙摆件,蝴蝶追逐着芳香飞落在仕女的手臂上,寓意仕女的芳香吸引着蝴蝶,蝴蝶带着花香引来了仕女。作品中仕女头盘发髻,左手握团扇,右手托蝴蝶,长裙摇曳,雍容华贵,似款款而行,将中国传统绘画中仕女的气、韵、形、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馆藏作品: 周百均《十八罗汉听经图》(2-3.1)*(6.7-11.1)cm*19/套


      《十八罗汉听经图》为海派牙雕作品。海派牙雕以空灵透剔、工艺细巧、物中有情、景中有景而享誉国内外,为中国四大牙雕之一。《十八罗汉听经图》包含18座罗汉、一尊释迦牟尼佛和一红木盒子。人物刻画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形象传神,配饰、法器雕刻得丝丝入扣。木盒上配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字间透露着拙扑之气。整个作品生动逼真,禅意满满。


      在封建社会里,象牙制品一直是宫廷艺术品,是宫廷御用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着象征皇权、显示庄严、展现奢华的特点,这些宫廷御品虽然有着端庄绮丽的风格,但是又因为牙雕艺匠来自平民,自然就把民间艺术中淳朴、浑厚、生活化的元素糅合进了牙雕艺术之中。每件象牙雕刻的产生,都有其成品的特定环境。每件各不相同的牙雕不但演绎着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内涵,而且经艺人雕琢的象牙雕刻,实际上已成为充满灵性的精神载体,从中可以触摸到这一特种手工艺术伴随着时代脉搏跳动的节拍,感悟其历史与文明延续传承的气息,它的题材内容、造型形式、图案纹饰,都无不烙上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迹。


馆藏作品: 刘林阁 《货郎图臂搁》 9.2×18.6×3.4cm


      牙雕《货郎图》臂搁取材宋代名画,是刘林阁的代表作之一。臂搁是文人写字时为了防止手臂沾墨发明的一种枕臂工具。作品采用臂搁之形,不仅可供欣赏雅玩,还是文房的实用器。象牙一剖为二,为一组两件,镜像构图。在象牙的内侧采用浮雕、高浮雕、透雕等技法,以精巧的构图布置,生动地雕刻出了南宋热闹丰富的市井生活,以精细微妙的线条刻画出每个人物、景观和货物。孩童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货车繁复华丽、琳琅满目;货郎老汉满面慈祥、笑逐颜开;梅花昂首绽放、冰肌玉骨,整件作品在古朴沉着中透露出活泼灵动的韵味。

      象牙的纹理结构从里向外,乳白色、不透明,结构紧密、韧性好的牙质,是一种上好的雕刻用材,非常适合于精雕细刻,而且色相宜人,通常被用来加工成高档雕刻艺术品。


馆藏作品:柴慈继 《琵琶女》 25.5*14.5*13cm


      《琵琶女》使用写实的雕刻手法进行展示。作品中女子屈膝坐于蒲团之上,发髻梳落整齐,眉清目秀,气韵生动,身着宽袖长裙,领襟、袖口刻划如意纹饰,衣裙飘飘,露出玉足,细腻光滑。女子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绘的一般——“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象牙雕刻的工艺流程工序-般分为:创作设计,出坯,扦光,打磨,抛光,熏色,着色(仿古或仙佛类产品),组装成品,配备底座等。牙雕制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切、割、锯、凿、钻、镂、掏、扦、镶、拼、磨、抛、熏、装等特殊工艺技巧,同时也要灵活调动各种处理手法来帮助表现不同形象,以追求最佳表现效果。早期的牙雕制作是由雕刻艺人从原料至成品加工独立完成全过程的。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分工的规范化、细致化,雕刻中出坯(做初形)、扦光(细收)、磨光(精细)、装配(成型)等工序才发展成为独立的工种。充分了解和掌握好雕刻步骤,工艺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把各自手法技巧发挥到最佳状态,这无疑有助于牙雕创作和制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能。


馆藏作品:  时金兰《一帆风顺》38×8×21cm


      这尊《一帆风顺》中弥勒闭目,笑口半开,大耳垂肩,袒胸露腹,盘腿曲肱依袋而坐,周围有五个神态各异的童子在嬉戏玩耍。大师以圆雕技法将大腹便便的弥勒佛那悠闲自得、随遇而安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利用立雕、深浅浮雕的技术手法,把人物、祥云、松柏等刻化得层层叠叠、玲珑剔透。此件作品雕刻精细,刀法娴熟,线条自然流畅,人物面部表情、衣褶等细节处理得当,形象生动、造型丰满、动态多变且风姿传神。表达出“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看破古今愁”的人生禅学。


      “创作方法,象牙原料,工艺技巧”三者有机组合,是牙雕创作设计的重要元素,创作中如能拿捏好这三者关系,把构思、牙料、特艺“会心于造化之微”,“藏之于心,用之于手”,雕刻工作者若读懂并掌握好这些创作设计要诀,这就如同找到了开启牙雕创作的钥匙。牙雕创作方法中,它与众不同表现特点,同它所采用的象牙材料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牙雕创作中,因材施艺、量形取材、技巧运用、形式处理等,都是创作设计时务必全面考虑和把握的。牙雕创作不仅需要综合技巧,更需要丰富知识。一个成熟的牙雕创作人员,不仅是雕刻手,同时还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思想修养、艺术才华、创作思路、造型方法、审美眼光、工艺技巧和应变能力。


馆藏作品:  李定宁 《撒网渔船》 长55cm


      作品《撒网渔船》因材施艺,取象牙天然独特造型,借此展现出船舶的形态,船似弯弯眉月,头小、中间大。通过雕刻构建巧妙的组合成渔夫收网捕鱼的瞬间动态,人物形态各异,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有的划船、有的拉网、有的抓鱼,神态逼真,作者熟练的雕刻手法再现了渔家的劳动乐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象牙主要产于非洲和亚洲南部,以非洲所产的野生象牙质地最优,我国云南以及尼泊尔、泰国、印度、锡兰、印尼等地人工驯养大象的象牙为次。


      中国牙雕的优秀传统是师法自然、求其神韵,把中国文化中的道德理念、人文思想、生活情趣很自然地寓于牙雕形式之中,让人在惊叹雕功绝技之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其中的文化内涵。这里既反映出牙雕艺术承载着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社会功能,同时也佐证了象牙雕刻区别于其他艺术,往往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让人自然而然间心悦诚服地接受一种平易近人的文化理念。象牙雕刻既然带有意识形态属性,是一种供人欣赏、把玩体现美感的高档雕刻品,因而对雕刻的题材和形式的选择,内容上应该是求真的,道德上应该是求善的,艺术上应该是求美的。只有这样,象牙雕刻才能对人的精神需求,对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功能发挥积极面的影响作用。


馆藏作品:  翁耀祥 《龙凤呈祥》 直径12cm


      《龙凤呈祥》为定制版牙球作品,选用猛犸象牙,历时半年,立体圆雕,顶部托一象牙球,其内镂空雕刻32层,由大而小,由里及外层层相套,并逐层镂空,每层厚薄均匀,每层球周身均规整地镂空雕刻密密排列的花纹装饰,层层都能转动,均可透观其内在乾坤,外层圆球表面以浮雕的形式雕刻出龙纹凤羽,大师别出新意地将“翁”字雕刻于球内最外一层,寄予了“翁家蛋”技艺能长久传承下去之意。底座雕有“双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其上为镂雕“吉祥如意”,寓意美好。整件作品紧扣主题,雕工精细,球体精巧别致,底座简洁自然,层次分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


馆藏作品:  孙森 《文殊菩萨》 14×11×5cm


      本作品着力刻画人物内涵,以形传神,以神感人,寓美感于人物的形象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外形参照石窟佛造像和佛龛,四周布满菩提叶,以厚雕手法雕刻文殊菩萨,深刻背景以拉深空间感和对比度,这在技术上有着很高的难度。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帮助孩童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文殊菩萨面目丰盈,神态庄严,双手合十端坐于莲花座上,身旁衣襟飘起,风起之势宛在眼前,文殊菩萨的慈悲心怀跃然眼前。

阅读量 8442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