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文创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为理为道,形而下者为用为器,以道之感悟而为器、理、用为一体两面,不一而异。
故道、能生也,天道无私;故器,能载也,厚德载物。
顺天道者为大器,吾人遵循之径也。道即自然之本来,亦即科学所称之能量。这个自然之本来以最繁复而呈现出最简单,比如自然界的两个氢一个氧即形成水是简单的,它的前因确是复杂的,因此,简单其实是繁复的集结。
徐殷大师感悟道器之理,以道为器之因,遵循道以器显之理而为青瓷之器,以最具匠心而创出最简、至朴之青瓷为职志,故屡有惊世之作,实为必然。
天空的青色是不是它真正的底色,人类还在探究,但我知道龙泉青瓷的青会随着季节的更迭呈现不同的青,比酸酸甜甜的梅子青,清清爽爽的豌豆青,含羞带怯的粉青,还有那等烟雨的天空青.....
抛弃所有的繁复而靓丽的外表,仅靠青色处世,存世,传世,在悦色的世俗里存活是何其艰难,都说大道至简,或许单色釉也是一种古人潜心苦修悟道的方式?
天穹的边界是哪里?光年还在奔走。为器之道在哪里?在匠,在师。
工匠自古就是一种职业,一个称职的工匠就得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敬业,专注,精进,创新的职业道德与艺术素养。就得能洞悉匠之精髓:改善工艺,追求完美到极致的细节,深耕艺术门类的各个侧面。就得能放下名利之心,对创作精品付出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专研并持之以恒,就得能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物质遗产传承的重任。
可见,成为一个匠人容易,成为一个专家或大师级的工匠很难。
有机构统计得出,一个人要想成为专家,需要付出10000小时的潜心学习。一个大师,要经过60000个小时的技艺打磨和精进,平均需要每年工作250天,每天8小时,持续不断地坚持30年,才能匹配大师的称号。
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科技飞速发展,量化产出倍增,一切发展都太快,太快的后果就是人开始变得像机器一样,敏于指令性的行动,却逐渐丢失了耐心、细致和专注。
所有的人都感觉没有足够的时间,全心全意投身在一件事情上,因此,将数万小时付诸于一件技艺的修习与精进在当下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爱因斯坦说:我希望知道上帝如何创造了世界... 我想知道他的思想,其它的就是细节问题了.....
龙泉青瓷的青细节难把握,龙泉的黑胎青瓷,细节更不好烧制。因为它与众不同,不同于龙泉弟窑的天空之青,不同于弟窑的纯粹无暇,黑胎青瓷自有一幅幅铮铮铁面,扛得住高温锻造,内胎色灰黑,质地致密,紫口铁足,薄胎厚釉,釉汁肥厚,青灰色的玻化状表面,晶莹剔透,开片晕染蔓延,仿佛天籁回声,甚是精绝惊艳!
徐殷老师,幼时家中即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令其对美的事物有了特别心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视角和格局,这对他烧制龙泉青瓷有很大的助益,于今能成为龙泉青瓷烧制的专家,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所创作的作品,汲取了千年古瓷之精华,保持了龙泉青瓷“晶莹剔透、高雅清醇”的传统特色,又将黑胎青瓷的“润而不艳、泽而不色、蕴而不浮、朴而不奢”彰显的淋漓精致。
徐殷老师是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省青瓷行业首位),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丽水市首席技师,丽水市传统工艺学科带头人。
龙泉市第七届政协委员,浮雕瓷画创始人,丽水市高级人才联合会工艺美术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理事
首创的国家专利产品——浮雕瓷画。开辟了龙泉青瓷及各类陶瓷工艺品新天地。
二十余年来,先后设计出近300余种优秀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专家及收藏家的肯定,并频频获得国际、国内各项大奖。
业绩被选入《中国专利发明人大全》、《中国民间艺人》、《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